5G时代到来,数字文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2019-12-26 10:59:2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党和国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长期、周密的战略部署。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清晰规划:到2020年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正得到持续性不断强化。

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

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在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之一,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数字创意产业达到8万亿规模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一直会同有关部委,组织产学研等全社会多方力量,通过深入分析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新模式,总结提炼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谋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领域,对数字创意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路径。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专项课题组撰写的、国内权威数字文化产业报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两倍于GDP增速。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3%,比上年增长12.8%。2017年,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03万亿元至1.19万亿元,总产值约为2.85万亿元至3.26万亿。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高达31.3万亿,GDP占比达到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产业互联网正在与相对充分发展的消费互联网深度融合,并将成为我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的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力量。数字文化产业在这一融合过程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枢纽角色,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在可融合的传统领域中,普及数字文化的新型创意方式,而文旅融合则是数字文化产业链接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一条主要现实路径。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及其背后的数字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支重要力量。

数字文化出海,“走出去”也进入了“新时代”

随着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普及,特别是近五六年来移动互联网不断释放的媒介迭代效应,各国年轻人之间可共享的文化经验越来越多。我国文化在海外的实际传播和接受,也不再只是像过去以《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为代表的“走出去”阶段,局限于讨论剧情冲突、人物关系等初步层次;在以《白夜追凶》《延禧攻略》《如懿传》《天盛长歌》《太吾绘卷》《中国式家长》等为代表的新一轮“走出去”过程中,出现了上游的原著是否侵权、下游的道具周边购买等非常具体的细分话题。

不仅如此,在古装、武侠题材之后,《白夜追凶》《中国式家长》等现实题材数字文化产业产品也开始受到国外受众的初步认可。而作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核心的网络游戏“走出去”的海外收入,也已经达到了国内电影票房的规模和体量。这在我国既往的文化“走出去”经验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背后则是我国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经过世纪之交到今天这20年左右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开始收获来自市场和产业的改革红利的缩影。

不仅如此,新兴数字信息技术正在搭建数字创意新的基础架构。一方面,新技术将从消费向生产渗透,带来全要素效率升级,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领域的结合,催生了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也正是由于被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影响的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科学预测、管理和“驯服”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

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专项课题组撰写的《国际数字创意产业前沿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在数字经济领域,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不仅在我国,新世纪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优先发展的对象,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战略,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全球范围内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正在融合形成以网络为依托,以数据为关键资产,以高度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的新兴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文化出海已经变成了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的主动需求,正从国内市场竞争迈向全球市场竞争,并呈现出从资本出海向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和规则出海的历史性转变。

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经历了新中国70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而今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领域和范畴,强化了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投入力度,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格局意义重大。

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导向,尤其在国内应鼓励充分的市场竞争,为以中小规模的数字文化产业企业,营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尽快完成我国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提质增效,解决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内在品质不高、文化创意不足、文化精品匮乏等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完备、灵活的“走出去”机制,也意味着可以更好地释放从官方到民间的、全产业链各生产要素的有机活力,如今数字文化产业正在发挥着政府、社会、文化资本等多方利益的集中、聚拢作用。

当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的前夜:以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为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将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潜在影响;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将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产品、引领新消费;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门类充分融合;有利于让技术进步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好地满足其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正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及其背后的数字创意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将更加主流化,也一定还将面临来自主流社会的更多挑战。对待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在内的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我们不仅要在加强引领、监管的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还要在发展理念、文化观念等诸多方面,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直面制约全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作者孙佳山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热门推荐
最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