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旅游 > 科技赋能,夜间旅游创新发展
姑苏夜色
“让充满烟火气的苏州夜生活热起来、嗨起来、火起来!”作为国内、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江苏苏州将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提振文旅消费信心的突破口和疫后文旅产业复苏的新动能。4月26日晚,苏州疫后推出的夜经济品牌“姑苏八点半”展现真容,开街当晚吸引人流量达到18万人次。“五一”假期期间,在“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品牌的带动下,苏州迎来了消费复苏的良好势头。
进入休闲时代,在观光游发展到休闲游、从“快旅”到“慢游”的过程中,发展夜间旅游,对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过夜游客比例、增加旅游综合收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夜间旅游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夜间旅游还有什么新玩法?科技如何赋能夜间旅游创新?
夜间旅游风起,年青一代成为消费主力
早在2004年,青岛市就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以夜间旅游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2006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拉开了推动夜间旅游休闲发展的序幕。2007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2007修订本)》第八项“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中第五条明确提出了“城市夜景与晚间旅游活动”的要求。
2014年以后,各地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推动进入高潮,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夜间旅游发展。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截至2020年4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超过40个。
在中央层面,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宏观政策不断加大扶持之外,中国旅游市场的变化,也为夜间旅游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显示,目前,很多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过夜游客比例不高、人均消费增长缓慢的痛点。夜间旅游作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拉动旅游消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丰富深度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将为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对于白天走马观花式的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调性更有助于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19年,游客夜间消费总金额、笔数分别占到全天整体的28.6%、25.2%,较2018年分别扩大2.7、2.9个百分点。
同时,国内旅游的客源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中老年客群为主转为以“80后”“90后”“00后”的年轻化客群为主,继Y世代(指1980年至1995年出生的人)之后,Z世代(1995年至2005年出生的人)追求更加时尚、刺激、新颖的新产品、新业态、新玩法。
旅游消费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研究表明,在平均停留3天的国内游客样本群中,高达53%的受访者会有2个晚上去体验当地生活,而18岁至35岁间的中青年亲子游、情侣游的夜游热度最高。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青一代是当下夜间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引领着夜游风尚。
文化类需求旺盛,夜间旅游呈现新格局
夜间旅游是当地文化的创新载体和创新形式,弥补了夜晚旅游活动的空白,平衡了淡季旅游资源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夜游消费数据稳步增长,观光游船、主题灯会、文化体验活动成为夜间旅游热度风向标。在多元化的夜游需求中,当地生活和文化体验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夜间文化节事活动、文化场所参观等活动的选择显著高于美食、购物、电影等选项。
夜间旅游业态也日益丰富,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消费选择。2019年,巅峰智业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出版了《图解夜游经济》一书,书中提出了夜间旅游的“六夜”模型: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其中,在很多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是夜间旅游的龙头,其类型包括实景演艺(如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剧场演艺(如浙江杭州《宋城千古情》)、沉浸式演艺(如湖北武汉《知音号》)、光影演艺(如安徽安庆《天仙配》)等。
同时,以体验目的地街区夜间餐饮、购物、娱乐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街区夜游,每天晚上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依托于城市传统风貌街区和建筑,引入餐饮、商业、住宿、演艺、文化等休闲业态,如成都宽窄巷子、福州三坊七巷、杭州河坊街、上海新天地等,不但是游客白天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更是夜间旅游的集聚区。
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产业,旅游业要从传统服务业转变为现代服务业,自身需要主动拥抱科技。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曾在2019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表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旅游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文化创意、服务创新、科技创造,将成为推动未来10年中国旅游创新发展的三大动能。其中,科技创造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动能,推动旅游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到现代化的“科技+服务”复合型产业。
新玩法不断涌现,缓解夜游供需矛盾
2019年暑期,与同在浦东新区的迪士尼乐园的烟花表演不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每晚闭园前的压轴节目,更换成一段持续10分钟左右、由几百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表演,在夜空中变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这一更换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避免了烟火燃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减少了烟火燃放产生的固体垃圾,另一方面,无人机表演更契合年轻游客追求“新奇特”的心理需求,同时无人机编队的文字和图案常变常新,可以对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将无人机表演作为夜间旅游新亮点新产品,很多大型节庆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将无人机编队表演作为压轴节目,为节庆活动增添科技元素和新颖看点。
2019年11月,300架无人机在海南三亚的崖城古城门的夜空中不断变换组合,通过“古韵崖州”“笔墨千秋”“黎锦风华”“南洋遗梦”“扬帆远航”“科技蓝图”6个板块内容,勾勒出一幅幅专属崖州的画卷。纺车、骑楼、椰子树、扬帆起航的船只渐次登上夜空,在流光溢彩之间,演绎着崖州湾的前世今生。
从早期的军用到现在的军民两用,从之前的面向生产端的无人机救援、无人机喷洒、无人机快递,到现在的面向消费端的无人机摄影、无人机编队表演,无人机领域在不断创新发展,涌现出一飞智控、大漠大智控、高巨创新、亿航等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以天津一飞智控为例,这是一家拥有飞控、整机、无人机智能操作系统、集群组网等核心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2019年初,一飞智控进入文旅行业开展无人机编队表演业务,短短一年,先后为南京、青岛、三亚等城市以及多个景区提供近百场无人机表演,用“艺术创意+科技创新”助力夜游经济发展。
因此,无人机集群智能控制技术和无人机编队表演服务,为文旅行业注入了科技新动能,也为各个地方夜间旅游注入新亮点。无人机编队表演通过三维立体矩阵模式炫舞夜空,为城市文化活动、品牌盛事、景区景点尽情勾勒各种专属订制画卷,用360度全视觉角度及方圆几公里精准覆盖,聚焦人群目光,极大提升了大众对城市、品牌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被誉为“空中光影魔术师”。
主题公园是文旅行业科技应用广、产品更新快、创新步伐大的领域,也是体验研究和体验创新的试验区,主题公园界有个经典的SATE公式:故事(Story)+建筑(Architecture)+技术(Technology)=体验(Experience)。对照这一公式,未来的旅游体验除了增加感官体验外,更需要增加文化体验和精神共鸣。无人机编队表演可以从观看视角、表现形式、视觉效果等方面,对夜间旅游进行全新的创新。下一步,除了在技术研发(包括无人机滞空时间、抗风能力、抗寒能力、精准定位等)方面继续突破外,这一夜间旅游新玩法应该重点在讲好故事(包括故事内容创作、人物角色设定、叙事情节设计等)和氛围营造(背景音乐、光影效果、游客互动等)上加大力度,不断增加游客的体验效果。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无人机编队表演的“空中光影秀”,将会从夜间旅游的亮点和配角,转变成夜间旅游的卖点和主角,乃至开创夜间旅游的新产品和新业态。
18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