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0-07-01 17:45:35 |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黄金版《梦回大唐》演出现场 记者 尚洪涛 摄

文化旅游产业是西安的支柱产业,GDP占比已超过12%。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并把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作为我市疫情之后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文化旅游产业,超前谋划、精准发力,出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系列政策。依托西安丰厚的文化资源,打造出一座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尤其是疫情之后全新亮相的“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系列活动,引来新一轮的文旅产业爆发式增长,充分展示了西安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

西安拥有157座博物馆

假如外地游人进入西安从盛唐延续至今的棋盘式格局后,想在数日之内打卡这座城市的所有博物馆,饱览所有文物藏品,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西安的博物馆数量足有157座之多。其中,包括国有博物馆37座,行业博物馆51座,非国有博物馆62座等,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类型。国家一级博物馆就包括7座,超过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总数。

《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之后,提出“两轴一带、四心六区”的规划布局理念,从周秦汉唐到红色记忆再到工业遗产,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自信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与彰显。真正搭建起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随时可闻、随地可见、随机可讲”的“天然历史博物馆”。打造西安博物馆之城,是充分整合资源,形成集群发展优势,使博物馆融入人们的生活,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推动博物馆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提升西安的文化旅游品质。

西安演艺产业爆发式增长

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演艺产品、良好的基础设施、充足的客源是一座城市打造“中国演艺之都”的基础。近几年来,西安的演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时至今日,已有十余部极具价值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剧目向游客重现西安历史、讲述西安故事。

秦汉文化主题作品《秦汉风云》,丝路文化主题作品《驼铃传奇》,盛唐文化主题作品《长恨歌》《大唐追梦》《梦回大唐》,革命文化主题作品《12·12》,战争主题作品《二虎守长安》等大型精品实景旅游剧目勃发出生机与能量,使得西安成为国内旅游演出项目数量最多、最集中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其中,盛唐文化是最具西安地域特色,最能代表西安实力的实景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盛唐文化的资源经过全新的挖掘整理,在《大唐追梦》《梦回大唐》等剧目中,经过赵季平、沙晓岚、陈维亚等国内顶尖团队的重新编排,融合顶级特效及技术手段,山水实景融合声、光、电、水幕、喷泉、烟火、巨幕、机关、冰幕,将“沉浸式”观演体验与音乐剧及传统歌舞有机结合,从多个维度深度演绎了姿容万千的盛世大唐。

去年,11家单位共同发起的西安旅游演艺联盟成立,并发表《中国演艺之都西安宣言》,以将西安打造成为中国演艺之都为目标,共同为促进西安旅游演艺市场繁荣有序、旅游演艺产业链更加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展现口碑效应

今年,围绕打造“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化旅游新品牌,并以此为基础,西安市各个区县充分调动各自的文化旅游资源,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海量文化艺术活动、非遗保护传承、仿古集市活动,这些充满古风古韵、西安风情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从更深的层面挖掘、整合了西安的文旅资源,令人耳目一新,不但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体验、游览,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更加生动、细腻、更具烟火气的一面,调动了游人对西安这座城市更加向往。

如今,“千年古都·常来长安”这个品牌IP已然叫响,并以极接地气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展现了强大的口碑效应。以往,人们从来到西安,从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弘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感受历史的沧桑。如今,早市+夜市,美食+美景,西安这座城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间烟火味正浓,这样的城市,展现着前所未有的亲和力,将城市与人的距离拉得更近,“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对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安的殷切期望,也是西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除了最近叫响的“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之外,在西安诞生的“中国年”系列节庆活动,也因赋予传统节庆文化新体验而走红全国,甚至世界。“西安年·最中国”这一品牌活动,将西安特有的春节文化、关中节俗、关中美食、唐人生活场景等融入日常特色表演之中,例如祭灶、剪纸、皮影戏、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习俗再现及传统表演;例如不倒翁小姐姐、永宁门仿古迎宾式等极具西安符号的表演形式走红全国,吸引了无数游人慕名前来西安参观游览。这些,都在为西安增添了一张又一张的文化名片,一块又一块的金字招牌。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就接待游客1652.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4.78亿元。

文艺作品中涌动着最本真的西安故事

除了在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方面狠下功夫,苦练内功之外。西安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也不甘居人后。近年来,文艺家们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诞生了一大批叫响全国的精品力作,长篇小说《主角》《山本》、电视剧《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话剧《柳青》均在全国读者及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安这座城市,给予了著名作家贾平凹极大的精神滋养与写作源泉。西安背靠中华龙脉巍巍秦岭,是中国唯一一座距离山脉最近的,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秦岭中万物生灵、一草一木皆是各色故事的根基。贾平凹时常在秦岭中跋涉,灵感信手拈来,笔下洋洋洒洒五十万字《山本》历经两年脱稿,终成一部秦岭志。二十多年前,以乡土题材著称文坛的贾平凹第一次试水都市题材,便以一部《废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两年来,贾平凹再度涉足都市题材,以西安城里的独立女性群像为题材,他笔下的第17部长篇小说《暂坐》,可谓描绘了一幅西安女子生存图鉴,该书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作家陈彦笔下,展示西安改革开放三十年波澜壮阔图景的长篇小说《主角》,展示了秦腔艺术在这座城市里的起起落落,以及在时代变迁中“主角与配角”的人生百态,后来,这部作品一举摘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话剧《柳青》中的故事,是柳青生前真实经历的舞台再现,为创作这部剧目,剧组主创深入柳青曾经扎根的皇甫村,探寻半个多世纪以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最终在舞台上以更凝练的戏剧方式真实呈现,每一个细微之处的真情实感,都令观众潸然泪下。最终,话剧《柳青》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摘得第十六届文华奖,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西安的文艺家们仍在耕耘的路上,今后,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精品佳作奉献给全国读者观众。

西安,这座城市总是令人难以割舍。有人说没来之前,西安让人遐想和神往,来过之后,又让人留恋、怀念。在璀璨的灯火中,有仿若唐朝的长安夜;博物馆里,有历代古人最潮的风向标。白鹿原、五台山下关中村落的建筑集群里,有最乡土、最地道的关中风情……尽管这座城市的文化、旅游、文物、民俗、遗产资源灿若星斗,但西安仍然在向前行进的路上,悉心打造着一座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地标,包括隋唐长安城文旅融合核心发展区,曲江高新经开“文化+旅游+科技”增长极、港务浐灞“体育+旅游+会展”增长极,临潼秦风唐韵板块、西咸秦汉文化板块等,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西安这座城市将更上层楼,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情与魅力。(记者 职茵)


热门推荐
最热新闻